其實在決定做這件事情之前,
心裡猶豫了挺久,一來是對自己的技術不是那麼有信心,
二來是在外地上班,回家也不見得能夠有太多的時間弄車,
就這樣,去車料行花了快五千洋買來的三支避震器,
靜靜的躺在家裡一個多月...

會決定升級的原因,最主要還是原廠150c.c的前叉過軟,
記得在五千多公里時曾經換過一次前叉油,
但是因為體質的關係,油品劣化後還是一樣軟腳,
在中高速的操作下,車頭下沈太嚴重,重心轉移的效率不好,
感覺力不從心。

至於中置避震,也是不堪負荷,長時間長途激烈的使用下,
已經沒有軟Q感覺,撞到不平路面時那股震動真是直達屁股阿!
在原本設計就是運動取向的車上,就更不舒適了..

早先有想過改裝前叉內的阻尼棒與彈簧,
但是算一算連工帶料不太划算,
剛好後來G-max 200問市,
有了更好的原廠升級選擇,
在看過一些人的使用心得後便決定換裝..

======= 廢話結束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前幾天回高雄,看天氣不錯,
抱著不成功便失敗(誤)的心情,
開始了我的避震換裝之旅。

在這之前有到東吳機研G-max版做過一些功課,
也有許多的版友熱心提供一些情報,
所以雖然沒有拆過,但也有個大概的底,
首先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
看一下我家的工具箱,11號梅開,有,15號梅開,有,
但是,我需要的是12號和14號梅開,沒辦法,
只能跑一趟五金行,順便買那個遺失已久的14號六角四分套筒頭...

沒去還好,一出路口發現菜市場外車很多,我騎著小50沿著雙黃線騎,
準備切到對面五金行時,一台載著很多報紙的車也是沿著雙黃線騎,
因為他後掛的外箱太寬,撞到我的左小腿骨,真他媽超痛的,
當下以為我的腿一定是斷了,才會那麼痛,事實上只有破皮...
因為車子太多,我們都被車流往反方向推進,也沒辦法找對方理論...
耐著疼痛,買到了我要的工具,三樣大概一百出頭。


準備好工具後,便開始今天的工作,
因為前叉比較簡單,所以先從前叉開始,
以下是大概的步驟流程:

1.拆下碼表線固定圈,鬆開並拉出碼表線,鬆開土除螺絲,
   如果說螺絲太緊不好拆,噴一點WD40,敲一敲再拆,
   千萬不要硬幹,不然崩牙了只會更麻煩而已,
   十字螺絲起子建議用大號一點的,比較不會傷到螺絲。

2.拆掉卡箝,準備一個可以墊在車底的架高物,
   要堅固不可晃動,前輪必須離地,之後就可放前輪螺絲,
   分別是17號和14號的螺絲還有螺帽,不好拆的話螺絲可以噴一點WD40,
   然後用敲擊的方式慢慢鬆,不要用身體去壓,因為這樣車子會亂動很危險,
   抽出輪軸輪胎就可拿下。


3.拿下剛剛拆完螺絲的土除,就可以拆前叉,一樣先噴一點WD40比較不用費力,
  這裡必須要用12號梅開扳手才能開,先鬆下面的螺絲,拿出後再鬆上面,
  會比較順手一些,上方的螺絲都鬆開取出後,前叉就可以抽下來了。


4.此時可以把拆下來的螺絲全部噴過WD40保養一下,準備好新的前叉就可以安裝,
   可以準備一包衛生紙備用,因為新品總不希望被太髒的手摸黑吧!
   從圖片可以看到,前叉雖然是用夾緊的方式固定在三角台,
   但是最上端有個凹槽,那是給上端螺絲當卡榫用的,可以剛好穿越,
   除非是你的上端螺絲沒裝,不然就算沒鎖緊前叉也不會離開三角台,
   所以安裝時要先插入前叉,用手鎖上上端螺絲,固定好後再鎖下端,
   兩支都裝上後,先別鎖緊,要先上土除,然後裝前輪。
 

5.前輪輪軸棒與輪軸孔,講究一點就把舊的油擦掉,上新的黃油,
   碼表齒輪蓋也要打開清一下上油,   黃油用普通的即可,
   五金行都有,我用的是之前保養開閉盤用的高溫黃油,
   其實不用用這麼好,上完油後把手擦乾淨再裝,不會搞的到處都是油。
   記得輪胎有碟盤那邊還有一塊小圓鐵環,不要忘記了,
   重點來了,輪胎上去前要先對準左邊的碼表線卡榫,不然碼表線會鎖不到正確位置,
   而且要對準輪胎還要重裝很麻煩,我就是苦主 ....
   裝輪胎沒什麼訣竅,用單手死命的撐著輪胎,一直到軸心穿過輪胎即可...



6.順利裝上輪胎後,試轉一下輪胎,理論上來說剛上完新油,
   輪胎轉動應賅會很順暢,很慢停,如果有異常就檢查看看哪裡有問題,
   都OK了之後再鎖緊輪軸,鎖緊一點,你知道的。沒人希望自己的前輪噴掉吧?

7.輪胎好了之後,再鎖緊前叉,可以的話盡量平均鎖定,不要一次就把一顆鎖死,
   這裡也是要鎖很緊,你知道的。沒人希望自己騎到一半車子下跪吧?


8.最後鎖回土除和碼表線固定圈,卡鉗也別忘了,大功告成!!!




基本上換裝前叉不會遇到什麼問題,
除了螺絲有些比較緊,沒有氣動工具需要多花一些力氣就是...
中置避震就比較麻煩了,但還是可以單人完成,
我的建議是非專業施工場所的話,還是兩個人會比較好一點...

以下是中置避震的換裝流程:

1.先拆下馬桶,4顆10號的六腳螺絲,
   馬桶拉開時記得還有一條車廂燈線,
   解開後再拿起來。


2.拿開馬桶應賅就可以直接看見避震器的下座螺絲,
   而上座螺絲是被副油箱擋住,所以副油箱拆掉,
   拔掉右邊的油管,油箱用東西套住,可能會有汽油流出來,
   所以喜歡一邊修車一邊抽煙的人要小心,手有傷口的也要避開。


3.我拆下座螺絲的方式是硬幹,直接轉出,但是因為車重的關係,
   會傷到螺絲牙,不建議,後來發現用千斤頂頂住下座螺絲的鎖點,
   頂的方式如圖片所示,千斤頂與車體平行,升高到前輪離地即可,
   輕微的移動車子後某個角度螺絲就不會承受重量,可以輕鬆抽出與放入,
   頂錯地方的話,如果用硬轉除了螺絲受傷問題,鬆掉瞬間車架還會作動, 
   有危險性...

錯誤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正確:
       

4.下座螺絲拿下後就可以輕鬆轉開上座螺絲,拿出舊的避震器,
    準備裝新的避震器,把手擦乾淨,因為它是白的...
    照理說應賅是沒有方向性,但我還是覺得把避震器下方的紅色螺絲向車後比較好,
    如果避震器鎖點不太準的話,用手轉一下就可以了,
    裝之前可以在下座螺絲孔鎖點抹一點黃油,那邊容易積水,有生鏽痕跡,保養一下總是好,
    我承認我龜毛了...


5.鎖上上座螺絲,先別鎖緊,用剛剛前後移動的方式對準下座螺絲孔,
   插入螺絲後就可以鎖緊下座螺絲,不要瘋狂猛催螺絲,不然避震器被夾死無法作動,
   久了就歪掉了...

6.裝回副油箱和油管,用衛生紙把避震器彈簧擦一擦,
   確定沒問題後裝回馬桶(如果你有車架問題,先不要裝,繼續看完下面的)
   一切就大功告成!!


中置避震在換裝的難度上比較高一點,因為光是要單人安裝的問題就很頭大,
如果沒有找到千斤頂正確的使用位置,一個人是不可能裝的上去的,
搞不好給一般的車行也不知道怎麼弄呢!?
六連桿的車架設計,我真搞不懂你阿!!

之前除了避震過軟的問題,
還有引擎弔架走位,導致有些異常的雜音出來,
所以一併把引擎弔架做調整,步驟如下(以下由東吳機研 PGOMOTOR版友提供)

第一種(上弔架)
1.立中柱
2.坐墊打開
3.四顆10號拆置物箱
4.四顆十字拆左右踏板小飾蓋
5.T桿14+開口14放鬆引擎上吊架鎖引擎的螺母
6.T桿14放鬆引擎上吊架左右兩顆螺母
  (也就是你拆掉左右黑色小飾蓋會看到的)

第二種(下弔架)
1.立中柱
2.用機車頂高器  一般車行看到的藍色那種
3.再用千斤頂頂引擎讓中柱懸空
4.放鬆引擎弔架左右共四顆螺絲
5.將引擎弔架前面往下壓就可以發現不會碰到排氣管前段
6.維持這角度再鎖緊引擎弔架即可

弔架調整完後我還順便裝上了之前買避震一起買的黑色減震膠塊,
之後這過程因為相機沒電所以就沒拍了。
轉貼,如圖所示: http://www.wretch.cc/album/show.php?i=tamenjoer&b=8&f=1027982515&p=5
安裝減震膠塊遇到的問題就是即便車子架中柱,膠塊還是被壓縮的,
讓我一度很苦惱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,後來才發現又是該死的連桿設計,
原來要立側柱才會鬆開...Orz
因為右邊的噴掉了,所以我把新品裝到左邊,用過的裝到右邊,沒庫存,老闆只買我一個,
右邊的固定孔洞比較大,所以在膠塊固定座上可以繞幾圈絕緣膠帶再塞下去。

解決玩車體的問題,在下來就是異常的後輪卡鉗,
來令敲擊的雜音令人很不舒適,於是做了初步的分解,
並在滑銷上了一些高溫黃油,在沒有活塞那面的卡鉗背面貼了一些膠帶,
希望可以減少震動的雜音,但我認為用泡棉膠效果應該更好,
單二活塞卡鉗比單一活塞的要複雜一些,不太好弄,
但稍微研究一下應該就知道了,不難。

到全部完工後已經是晚上六七點了,
花了將近一天的時間修車,
不敢說我到底賺到了多少工錢,
一天下來,雖然很累,
但我覺得很開心。這就值得了!

完整的照片 Click Here

****

事後驗收避震,ㄉㄨㄞ  ㄉㄨㄞ的感覺又出現了,
感覺超軟Q的,高速過彎也不再搖搖欲墜,
更棒的是煞車時車頭終於不會瘋狂下沈.. 
重心轉移變的很快,很蘇湖...  :D

。爽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7.2.6    除夕夜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Enzo50

P.S 感謝東吳機研BBS  G-max 的各位版友指點,謝謝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nzo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